2024年,和静县公安局在县委、县政府与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引领下,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全面贯彻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充分发挥公安执法职能优势,积极创新普法理念、机制与方法,不断提升公安执法内容知晓率,为“法治和静”“平安和静”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,现将履职报告如下:
一、强化组织领导,完善工作机制
(一)健全组织机构。成立由局党委书记、局长担任组长,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,各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。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,严格履行“一把手”法治建设职责,确保组织领导到位,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
(二)科学谋划部署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局普法工作,结合实际制定《和静县公安局2024年普法工作计划》,明确指导思想、工作目标、普法内容、对象范围、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,并制定详细的普法责任清单,将普法任务细化到各警种部门,实现全局上下协同推进、齐抓共管。
二、坚持以学促行,提升执法水平
(一)领导带头示范学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水平作为重要目标,建立并完善学法制度。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依法治国思想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,坚持学以致用,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全年共组织中心组学习12次,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(二)民警培训系统学。以问题、目标和结果为导向,完善执法培训机制,将法律法规学习与实战应用紧密结合。运用典型案例教学、执法培训、旁听庭审等形式,开展针对性强的执法培训,提升民警执法办案能力。同时,注重培养民警在处理琐事口角、婚恋纠纷、邻里纠纷等矛盾时开展普法教育的能力,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。2024年,累计组织900余名民辅警参加21次集中培训。
三、立足主责主业,落实普法责任
(一)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服务。一是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为依托,聚焦《自治区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措施》,创新服务方式,改进服务措施。通过公安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平台等新媒体渠道,广泛宣传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,并结合窗口咨询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提高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;二是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,了解企业需求,帮助解决实际问题。建立“警企联络室”“公职律师服务队”,定期组织警企恳谈、共建活动,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今年以来,通过宣传活动解决各类问题300起,解答群众咨询3500人次,惠及群众近4万人次,2024年,和静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荣获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。
(二)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。充分利用“1·10”警察节、“4·15”国家安全日、“6·26”国际禁毒日、“12·4”国家宪法宣传日暨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假日,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。通过设立宣传展板、发放宣传资料、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,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。同时,完善警营开放日制度,展示公安机关工作成果,宣传法律政策,全年受教育群众达6万余人次,发放宣传材料7万余份。2024年,全体民辅警的共同努力下和静县公安局荣获全国“八五”普法中期表现突出荣誉称号。
(三)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。根据政法委部署,选派40名业务精湛、责任心强的优秀干警担任辖区学校法制副校长,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。围绕“反霸凌教育”“防性侵教育”“安全事故教育”“国家安全教育”“电信诈骗防范”“青少年法制教育”等主题,举办法治课、法治讲座240余次,覆盖师生5千余人次,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四、下一步打算
(一)提升执法能力。充分利用学法用法、法制大讲堂等平台,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授课、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、以案释法等多种途径,持续加强民警法律知识学习和执法技能培训,全面提升民警执法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。
(二)创新宣传教育。丰富普法形式,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普法直播、短视频普法等活动,增强普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;同时,结合线下文艺演出、法治知识竞赛等互动性强的活动,提高群众参与度。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,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法律问题。巩固深化法治教育基层行活动成果,大力培育法治文化,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,切实以法治保障各族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