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额勒再特乌鲁乡严格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的部署要求,紧紧围绕法治建设目标,结合本辖区以畜牧业为主、牧民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,压实执法与普法责任,推动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,让法治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。现将我乡开展“谁执法谁普法”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履职情况
(一)强化组织保障,夯实法治之基
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布局,构建起“一把手负总责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分管部门统筹抓、各村严落实”的普法工作格局。精心制定普法工作责任清单,把责任细化到每一项具体工作、每一个时间节点,确保目标清晰可及。主动融入全乡“大普法”工作格局,建立健全联动宣传机制,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针对普法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、协同解决,形成了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。
(二)强化法治教育,积蓄法治之势
精心制定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学习清单,将其系统纳入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、主题党日活动等重要学习安排中,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,确保党员干部对相关法律法规了然于胸。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讲座、执法检查培训等活动,邀请专业法律人士进行授课,全年累计开展培训12场次,有效提升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。充分发挥本乡普法人员和外聘法律顾问的专业职能,在乡内重大决策、重要项目推进等工作中,提前介入提供全面的法律指导,全年共提供法律意见30余条,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。在土地管理、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、矛盾纠纷调解等执法过程中,积极通过“以案释法”“现场说法”等方式,结合具体案例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,让群众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温度,全年累计开展此类普法活动50余次。
(三)强化重点宣传,释放法治之能
一是充分利用“线上+线下”平台开展全方位普法。线上通过乡村大喇叭每天定时播报法律知识,利用微信群定期推送法律条文解读、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,制作通俗易懂的普法短视频20余个在各类平台发布,累计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;线下组织普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、牧民家中开展面对面宣传。二是着力打造“法律明白人”队伍,通过严格选拔、系统培训,成功培养出28名业务精、素质高的村级普法骨干,他们活跃在各村开展普法工作,成为了普法宣传的重要力量。三是积极建设法治文化阵地,投入专项资金打造了1处功能完善的法治文化场地,设置了法治宣传展板、法治图书角等,建设了10个内容定期更新的普法宣传栏,营造出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。四是聚焦乡村振兴领域,针对性地开展送法下乡爱心普法活动,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牧区,围绕草原生态保护、畜牧业发展相关法律政策等内容进行讲解,有效提升了辖区牧民“知法懂法守法”的意识和能力。
(四)强化创新突破,笃行法治之力
一是以执法促普法,专门针对辖区内矿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,制定个性化普法方案,指导企业落实以普法保安全的主体责任,全年共开展矿山企业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9场次,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,全年矿山企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。二是以普法优服务,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咨询件,将其作为普法的重要切入点,对每一件投诉咨询都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的法律解答和普法宣传,2024年面向群众一对一普法48场次,群众满意度达到95%以上。三是对反电诈等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开展源头治理,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开展专题讲座、利用典型案例警示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,全年开展反电诈专项普法活动15场次,辖区内电诈案件发生率较去年下降了20%,切实以普法促改革,让普法宣传与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、安全感齐头并进。
三、存在问题
2024年,我乡在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。一是部分执法人员在面对复杂群众问题时,普法方式不够灵活,普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,需要通过更多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来提升。二是普法形式相对传统单一,多以宣传讲解、发放资料为主,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,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,有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。
四、下一步计划
(一)加强部门联动,整合普法资源
进一步加强与司法、公安、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,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定期交流普法工作经验和资源,形成普法工作强大合力,共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。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,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矛盾纠纷化解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中,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普法,为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公平正义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(二)创新普法手段,丰富普法内涵
紧密围绕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,加大对新媒体、新技术的运用力度。利用抖音开展普法宣传,设置法律知识问答、案例解析、在线咨询等功能,实施精准普法,让辖区群众娱乐式、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,切实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治认同感和满意度。
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人民政府
2025年7月1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