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信息公开

关于对和静县第十六届政治协商第五次会议第2025041号提案的答复(A)

信息标题 关于对和静县第十六届政治协商第五次会议第2025041号提案的答复(A) 文件编号 公开类型
产生日期 2025-05-08 12:03 发布机构 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载体类型
有效性 索引号 673448838/2025-01071

苏友力委员

您好!你们在和静县第十六政治协商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提案》(第2025041号)已收悉经认真研究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重要意义

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、价值观与行为模式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。通过法治教育,能帮助他们明晰法律边界,知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、哪些是违法的,从而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与诱惑时,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,避免误入歧途。例如,了解到盗窃、故意伤害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后,能约束自身行为,保护自己免受法律制裁,保障自身的前途与未来。

二、工作开展情况

青少年法治教育已深度融入学校课程体系。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,开足开启《道德与法治课》课程,系统传授法律常识、培养法治观念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通过故事教学、模拟法庭、角色扮演、案例研讨、法治辩论、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式,强化学生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理解。高中阶段,《思想政治》课程在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上学期,每周开设2课时,第二学年下学期至高三上学期每周至少5课时,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国家法治体系、法治精神的认知,如讲解宪法的核心地位、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等内容。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,确保法治教育课程的全面落实,并配备专业任课教师,保障教学质量。此外,每年春秋两季开学“法治第一课”成为惯例,集中组织学生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,以案例分析、法律知识讲解等形式,引导学生养成守法的行为习惯,增强法律意识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(一)教师队伍建设

1.法治副校长制度落实。进一步规范法治副校长、法治辅导员的聘任与管理工作,明确其工作职责不仅涵盖开展法治讲座,还包括参与学校法治教育规划制定、协助处理校园涉法事务等。目前,我县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率已达100%,且要求法治副校长每年到学校举办法治讲座不少于4课时。通过他们丰富的政法实践经验,为学生带来真实生动的法律案例,如讲解未成年人常见犯罪类型及后果,提升学生的法律敬畏感。

2.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。加强与社会各界普法志愿者的联系,定期组织普法教师培训。邀请专业普法工作者授课,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更新、教学方法创新等。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,如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培训,让教师掌握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,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程序、理解法律内涵,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,更好地开展法治教学工作。

(二)丰富法治教育形式

1.校内活动多样化:依托学校平台,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。利用普法宣传板报、墙报展示法律知识要点、典型案例分析;按季度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专题汇报会;举办演讲比赛、主题班会,鼓励学生围绕法治话题展开讨论、分享观点,如以“我身边的法律故事”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,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与思考。积极组织“学宪法·讲宪法”演讲比赛、青少年模拟法庭比赛,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州级比赛,营造校园学法氛围。在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月期间,开展系列活动,如宪法晨读、法律知识竞赛等,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认识与尊重。

2.校外资源整合。积极与公检法司部门沟通协作,根据其通报的未成年人犯罪特点、趋势等情况,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。例如,组织学生参观和静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,旁听未成年人相关案件审理,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。建设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,利用校外丰富的展示资源、互动设施,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,如通过VR体验模拟违法犯罪场景及后果,让青少年更深刻地学法、懂法、守法。

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、预防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,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各方协同合作。我们将持续努力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
感谢你对和静县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。

承办领导:安春辉 职务:和静县教科局思政股主任

人:李昕职务:和静县教科局思政股干部

和静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

2025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