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时节,和静县乃门莫敦镇包尔布呼村的药桑园迎来丰收季。连片的药桑树郁郁葱葱,紫黑透亮的桑果缀满枝头,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其间,体验采摘乐趣。这片占地数百亩的药桑园,正从传统零散种植蜕变为带动村民增收的"绿色银行",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。
包尔布呼村种植药桑历史悠久,但过去村民多以自家食用为主,分散种植、管理粗放,经济效益低下。乃门莫敦镇党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将药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抓手,通过"政府引导+技术赋能+农户参与"模式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。该镇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,引入密植矮化技术并邀请农技专家定期驻点培训后,药桑园亩产从过去的3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,糖度达22度以上,因"先结果后长叶、天然无农药"的特性成为市场青睐的绿色食品。
"我家12亩药桑园去年接待游客3000多人,采摘收入超过8万元。"包尔布呼村村民尤宏明望着自家的采摘园喜笑颜开。他的药桑园里,125棵矮化品种桑树整齐排列,游客可直接伸手采摘成熟桑果,"库尔勒、轮台的游客慕名而来,周末一天能有200人入园"。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红介绍,村里已培育10余户药桑种植示范户,形成"种植+采摘+乡村游"产业链,每到采摘季,村民不仅靠卖桑果增收,还通过售卖农家菜、手工艺品等拓宽收入渠道,带动周边20余户家庭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。
为破解销售半径限制,村里在田间搭建直播间,村干部对着镜头推介"富含花青素、药食同源"的新鲜桑果。目前已注册"东归药桑"商标并开发桑果干、桑果酱等深加工产品,下一步将建设标准化分拣包装车间,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通"从枝头到舌尖"的全链条,让"天然绿色"的和静药桑走进全国消费者的餐桌。
从桑果压枝的田园风光到直播间里的火热订单,包尔布呼村药桑园的蜕变,正是和静县探索"特色产业+文旅融合+电商赋能"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缩影。如今,这片承载着村民期盼的药桑园,正以"小产业"撬动"大振兴",为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(记者:阿斯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