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5日,和静县疆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银耳迎来采收高峰期。在一座座现代化的银耳种植大棚内,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着晶莹剔透的银耳,一片丰收景象。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,该合作社引进的银耳种植项目及栽培技术,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致富产业链”。
和静县疆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产业基地于2024年9月建成,总投资1700余万元,主要栽培银耳、双孢菇、鸡腿菇、平菇、榆黄菇、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。此次上市的银耳于2月初开始种植,预计4月底采收工作基本结束。基地采用智能化种植技术,实现温湿度自动调控、无菌化栽培,使银耳生长周期缩短20%,优品率提升至95%以上。
和静县疆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夏欢介绍:“我们的智能恒温大棚由电脑控制湿度和温度,能达到恒温恒湿状态,利于银耳生长。我们基地是从银耳种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基地。2024年营业额达到300多万元,预计2025年营业额将比去年翻一番。智能恒温大棚一年可种植5到6次,每棚产量5吨至6吨,每年总产值(量)可达100多吨干银耳。”
该合作社成立后,先后注册“疆朵朵”“疆菌令”“疆静洱”“域上朵朵”“壹岸燕”等多个商标,产品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。每到周末、节假日,银耳种植基地热闹非凡。游客和采购商不仅能观摩银耳培育过程、品尝银耳饮品,还能通过直播和拍摄短视频,将鲜银耳及银耳产品推向全国,开辟了线上销售新路径。
河北省秦皇岛市采购商樊文霞表示:“这次我专程从河北来到这里考察银耳。这里的银耳味道好,是因为用天山雪水浇灌,且严格控制成熟时间,每朵银耳长得较大时才采摘,质量安全,吃起来放心。我希望把这里的银耳带到河北乃至全国,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。”
一直以来,和静县疆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,通过提供菌种、技术培训等方式助力农户增收。巴润哈尔莫敦镇阿日勒村村民热合曼·玉麦尔说:“我在这上班差不多4个月了,主要是采蘑菇、种蘑菇,工资挺可观,我想长期在这发展。”夏欢介绍,基地建成后,每年向村集体分红60余万元,解决25人就业。
近年来,和静县以银耳为核心,探索出“特色产业驱动、三产深度融合、利益共享联结”的乡村振兴新模式,构建起覆盖研发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,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富民新路径。(记者:毛阿拉腾图雅 童格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