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环球网报道记者李梓瑜】“这是我爸最早栽的第一批树,大概周长有3米多,距现在将近有30多年了……”4月25日,在新疆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,付喜梅和付温平姐弟俩轻抚着父亲付志周种下的第一棵树。当年这棵在风沙中摇曳的小树苗,如今枝繁叶茂、树干粗壮,需两人合抱才能丈量其周长,同时这里也成了万亩绿洲的起点。
4月25日,付喜梅(右)和付温平姐弟俩合抱着父亲付志周种下的第一棵树。图源:环球网记者 李梓瑜
付志周1943年生于河南省通许县,1965年他扎根新疆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务农,2024年因病去世。20世纪80年代,他承包47亩地种庄稼,常因风沙绝收。1984年起他带着全家在自家地边种树,用牛车拉苗、铁锹挖坑,反复试验后选定新疆杨,十几年拓出100多亩林地。
付志周带领村民种下郁郁葱葱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。资料图图源:巴州融媒体中心
2003年,付志周借“三北”工程建设契机,在沙漠大规模植树,借款80万元拉电、打井,解决灌溉难题。在他带动下,附近300多户村民参与造林治沙,建成34公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廊,治理1.2万亩沙地,保护15.8万亩耕地免受风沙侵袭,区域植被覆盖率从3%提高至70%。付志周也获得“自治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”“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”等多项荣誉。
付志周资料图图源:巴音达来
“我觉得他的精神会鼓励我们这些孩子,在自己的岗位上,或者在做一些事情时,要像他这样坚持不懈、不忘初衷,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”,谈到父亲,付喜梅说道。几十年来,付志周把绿色的梦想种进黄沙,种进哈尔莫敦镇各族群众的生活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在绿色发展的新路上,绿色的梦想在代代传递。